|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是心脏电活动异常的表现,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当高位起搏点(如窦房结)功能抑制或传导阻滞时,心室自主起搏点代偿性发放冲动形成逸搏。室性逸搏为单次心室起源搏动,连续3次以上则称为室性逸搏心律。
1、发生机制
心脏正常电传导系统失效时,心室次级起搏点以20-40次/分钟的固有频率发放冲动。这与窦房结功能低下、房室传导阻滞或药物毒性等因素相关,心室肌细胞通过自律性升高实现代偿,但效率低于正常窦性心律。
2、心电图特征
典型表现为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0.12秒),其前无相关P波,ST段与T波方向与QRS主波相反。室性逸搏心律时RR间期规则,频率缓慢,常与窦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3、病因分类
急性病因包括心肌梗死、高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等;慢性病因涉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也可能诱发,需结合病史和基因检测鉴别。
4、临床表现
单发室性逸搏多无症状,持续室性逸搏心律可因心输出量不足导致头晕、黑朦甚至晕厥。听诊可发现心率缓慢且规则,第一心音强度可变,可能闻及大炮音,颈静脉可见巨大a波。
5、处理原则
针对基础病因治疗是关键,如血钾异常纠正或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临时起搏,永久性传导系统病变考虑植入起搏器。药物可选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或阿托品注射液短期维持心率,但禁用β受体阻滞剂等抑制心肌兴奋性的药物。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存在基础心脏疾病者应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意识改变或持续胸痛需立即就医,未植入起搏器患者须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随访中需评估逸搏频率变化及是否进展为更严重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