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一天不小便正常吗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天不小便正常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一天不小便属于异常现象,可能由水分摄入不足、泌尿系统梗阻、肾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1、水分摄入不足:

每日排尿量与液体摄入量直接相关。成年人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定义为少尿,若全天无排尿需警惕脱水状态。高温环境、高强度运动后未及时补水,或老年人渴感减退导致主动饮水减少,均可造成尿液生成减少。观察口腔黏膜湿润度及皮肤弹性可初步判断脱水程度。

2、泌尿系统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阻塞输尿管或尿道。结石移动时可能引发剧烈腰痛伴无尿,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导致排尿困难继而尿潴留。膀胱超声检查可明确残余尿量,泌尿系CT能精确定位梗阻部位。

3、急性肾损伤:

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或肾实质损伤时,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常见于严重腹泻脱水、药物肾毒性反应或横纹肌溶解症。典型表现为血肌酐快速升高,可能伴随水肿、恶心等症状。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评估损伤程度。

4、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可破坏排尿反射弧。患者膀胱充盈感消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尿潴留而无排尿意识。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膀胱顺应性改变,残余尿量常超过500毫升。

5、心功能衰竭: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肾静脉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患者通常有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表现。NT-proBNP检测和心脏超声有助于诊断,利尿剂治疗可改善症状。

出现24小时无排尿需立即就医,急诊处理包括导尿解除梗阻、静脉补液恢复肾灌注。长期预防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习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中老年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结石体质者需控制高嘌呤饮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结石碎后注意事项

肾结石碎石后可通过多饮水、调整饮食、观察症状、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等方式促进恢复。肾结石碎石通常由代谢异常、饮食不当、尿路感染、遗传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帮助排出结石碎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咖啡,选择白开水或淡茶。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复发的风险。 2、调整饮食: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限制高盐和高蛋白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和豆制品,但避免过量。 3、观察症状:注意排尿时是否有疼痛、血尿或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出现发热、持续性疼痛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就医。定期记录排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4、定期复查:碎石后需定期进行超声或CT检查,确认结石是否完全排出。复查时间通常为碎石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结石复发情况。 5、避免剧烈运动:碎石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促进身体恢复。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弯腰和腹部受压,防止结石碎片移位。 肾结石碎石后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6和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和海鲜。适度运动如游泳、慢跑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结石形成风险。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预防结石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