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子宫内膜多发小囊通常是指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子宫内膜内多个小囊性结构,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慢性子宫内膜炎或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必要时需就医进一步诊治。
子宫内膜多发小囊在超声影像中表现为子宫内膜层内散在的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直径一般小于10毫米。这类表现常见于育龄期女性,部分可能与生理性变化相关,如排卵后黄体形成期子宫内膜的局部改变。若无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症状,可能属于暂时性现象,建议3-6个月后复查超声观察变化。
若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需考虑病理性因素。子宫内膜息肉是较常见原因,其形成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局部受体敏感性增加有关,可能引起经间期点滴出血。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能导致内膜微小囊性改变,多与既往宫腔操作感染相关,可表现为下腹隐痛合并白带异常。极少数情况下需排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尤其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或存在长期无排卵病史者。
发现子宫内膜多发小囊后应记录月经周期特征,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阴道超声,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以明确病理性质。合并贫血症状者需增加含铁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红肉等,并定期监测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