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饮食 > 食材营养

哪些人容易得胃癌和肠癌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哪些人容易得胃癌和肠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癌和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吸烟饮酒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长期高盐高脂饮食者、慢性胃肠疾病患者等。胃癌和肠癌的发生与遗传、感染、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相关,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1、长期吸烟饮酒者

烟草中的亚硝胺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胃肠黏膜,长期刺激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吸烟者胃癌风险增加,饮酒过量与肠癌发生相关。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同时需逐步戒烟限酒。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感染者胃癌风险显著增高,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根除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3、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

直系亲属患胃癌或肠癌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遗传性基因突变有关。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显著增加肠癌风险。建议这类人群从40岁开始每1-2年进行胃肠镜筛查。

4、长期高盐高脂饮食者

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烧烤食物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高脂饮食可促进胆汁酸分泌刺激肠黏膜。这类人群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逐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降低风险。

5、慢性胃肠疾病患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能发生癌变。患者通常存在长期腹痛、腹泻或便血等症状,需定期复查。治疗基础疾病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

高危人群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注意细嚼慢咽,控制红肉摄入,适当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和豆类。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出现持续消化不良、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胃肠镜是早期发现病变的有效手段。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炎是什么得的病因

胰腺炎可能由胆道疾病、长期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因素、感染等因素引起。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1、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是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胆结石、胆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胰管阻塞,胰液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胰腺炎。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通常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可能伴随黄疸。治疗上需要解除胆道梗阻,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严重时需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2、长期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同时酒精代谢产物会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胰腺自我消化。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常有长期饮酒史,腹痛多位于中上腹。治疗需立即戒酒,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配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减少胰液分泌。

3、高脂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同时游离脂肪酸对胰腺产生毒性作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多见于肥胖、糖尿病患者,除腹痛外可能伴有黄色瘤。治疗需快速降脂,使用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同时严格控制饮食中脂肪摄入。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片、呋塞米片、雌激素类药物可能诱发胰腺炎,其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或过敏反应。药物性胰腺炎通常在用药后出现症状,停药后多可缓解。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抑制胰酶活性,配合对症支持治疗。

5、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能侵犯胰腺组织引发炎症。感染性胰腺炎常先有发热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腹痛。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同时给予胰酶抑制剂如加贝酯注射液,严重感染需使用抗生素。

胰腺炎患者日常需严格禁酒,避免高脂饮食,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少食多餐。急性期应禁食,恢复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定期监测血脂、血糖,控制体重。出现持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并定期复查胰腺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