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胰腺假性囊肿可能由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胰管梗阻、胰腺手术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穿刺引流、内镜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假性囊肿最常见的病因,胰腺组织因炎症反应导致胰液外渗,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囊性结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临床常用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注射用乌司他丁减轻炎症反应,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若囊肿直径超过6厘米或引发感染,需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长期慢性胰腺炎导致胰管结构破坏,胰液积聚在胰腺实质或周围组织形成假性囊肿。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隐痛、脂肪泻、体重下降。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口服胰酶肠溶片改善消化功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囊肿压迫胆管时可出现黄疸,此时需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
腹部闭合性损伤或穿透伤可能造成胰管破裂,胰液泄漏后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外伤后1-2周可能出现囊肿相关症状,如腹胀、压痛、淀粉酶升高。早期可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胰液分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疼痛。若合并感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囊肿持续增大则需手术清除。
胰管结石、肿瘤或先天性狭窄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远端胰管扩张形成假性囊肿。患者可能有进食后腹痛加重、腰背部放射痛等症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同时行胰管支架置入解除梗阻。药物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溶解微小结石,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胰液排出。
胰腺部分切除或胰肠吻合术后可能发生胰瘘,胰液积聚形成假性囊肿。术后1-4周出现发热、引流液淀粉酶升高需警惕该并发症。治疗采用禁食配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胰液分泌,必要时行CT引导下置管引流。预防性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30克以下,避免酒精及刺激性食物。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囊肿变化,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发热、呕血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血糖水平,警惕继发糖尿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