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胃疼呕吐但不腹泻可能由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干预等方式缓解。
1. 功能性消化不良长期精神紧张或进食过快可能导致胃动力异常,表现为上腹隐痛伴嗳气。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促胃肠动力药。
2. 急性胃炎可能与酒精刺激或药物损伤有关,典型症状为剑突下灼痛伴恶心。需禁食刺激性食物,医生可能开具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胃黏膜保护剂。
3.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易引发溃疡,疼痛多呈节律性。需进行呼气试验检测,常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联合治疗。
4. 幽门梗阻溃疡瘢痕或肿瘤压迫导致胃排空障碍,特征为呕吐宿食伴胃型蠕动波。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者需行幽门成形术或胃空肠吻合术,术前可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缓解症状。
发作期选择米粥、馒头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生冷。若呕吐物带血或持续6小时未缓解,应立即急诊排除心肌梗死等急症。
小儿急性胃肠炎发热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电解质紊乱、继发脱水等原因引起。
1、补液防脱水频繁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建议家长口服补液盐Ⅲ预防,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出现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2、调整饮食家长需暂停奶制品和油腻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症状缓解后逐渐添加苹果泥、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3、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家长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或使用退热贴。禁止酒精擦浴,避免寒战加重发热。
4、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栓剂可用于高热,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细菌性感染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患病期间家长需记录体温、呕吐次数及大便性状,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血便、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