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量增多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量增多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量增多可能与饮水过量、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病、利尿剂使用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水量、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 饮水过量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导致生理性尿量增多,每日饮水量超过身体需求时,肾脏会通过增加排尿维持体液平衡。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分次适量饮水,避免一次摄入过多液体。

2. 糖尿病

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时会出现渗透性利尿,表现为多尿伴口渴。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多饮、体重下降。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

3. 尿崩症

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会导致抗利尿激素缺乏或反应低下,每日尿量可达5-10升。可能与下丘脑损伤、遗传因素相关,常伴随极度口渴。治疗需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并监测电解质平衡。

4. 慢性肾病

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时,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有关,后期可能出现水肿、乏力。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碳酸司维拉姆片等保护肾功能药物。

5. 利尿剂使用

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药物会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导致排尿增多。这种情况属于药物正常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电解质,避免突然改变用药方案。

建议记录每日尿量及排尿频率,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利尿物质。若持续出现尿量异常伴随口渴、体重变化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糖、肾功能和尿液渗透压。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气味变化,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出现轻微奶癣怎么去除

婴儿出现轻微奶癣可通过日常护理、外用药物等方式改善。奶癣通常指婴儿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基础措施。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清洗后及时用纯棉毛巾蘸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减少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

2、保湿修复:

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保湿霜,如含神经酰胺或凡士林成分的润肤霜。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每日至少使用3-5次。严重干燥时可选用含尿素的低浓度保湿剂,但需避开破损皮肤。夜间可适当增加保湿剂用量,配合轻柔按摩促进吸收。

3、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1-2次薄涂于患处。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也可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合并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制剂。所有外用药均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使用周期不超过1-2周。

4、环境控制:

定期清洗更换床单被罩,使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烫洗。毛绒玩具需每周暴晒或冷冻处理。家中避免使用地毯、窗帘等易积尘物品。接触婴儿前需洗手,患病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外出时做好防晒保护,避免汗液刺激加重症状。

5、就医指征:

若出现皮肤渗液、化脓、发热等感染征象,或皮疹持续加重超过1周无改善,需及时就诊儿科或皮肤科。顽固性湿疹可能需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哺乳期母亲可配合服用益生菌调节婴儿肠道菌群。

婴儿湿疹护理需长期坚持,即使症状消退也应继续保湿3-6个月预防复发。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偏方刺激皮肤,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观察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食物或接触物,6个月后添加辅食时应逐一试喂。定期修剪婴儿指甲防止抓伤,夜间可佩戴纯棉手套。保持耐心温和的护理态度,减少婴儿哭闹导致的症状加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