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右侧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右侧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右侧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属于足部常见损伤,通常由直接暴力或长期应力积累导致,可通过石膏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该部位骨折可能因外伤、骨质疏松、过度运动等因素引发,常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1、石膏固定

稳定性骨折首选石膏托或支具固定4-6周,限制足部活动促进骨痂形成。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若出现石膏松动、皮肤压迫需及时调整。拆除石膏后逐渐进行足趾关节被动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配合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愈合。若伴随严重肿胀可短期注射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碳酸钙D3片进行基础治疗,但须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影响愈合。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分阶段进行康复,初期采用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中期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恢复肌力,后期通过单腿站立平衡练习重建本体感觉。训练强度以不引发持续疼痛为度,每周递增负荷不超过10%。

4、手术干预

移位明显或合并关节面损伤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微型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术后2周内禁止负重,4周后逐步部分承重。手术可能面临内固定物刺激、切口感染等风险,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5、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500ml牛奶或等效钙制品,搭配维生素K2软胶囊促进钙沉积。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摄入,控制咖啡因每日不超过200mg。吸烟患者必须戒烟,尼古丁会显著延缓骨折愈合速度。

康复期间建议使用前足减压鞋垫分散压力,避免跳跃、奔跑等冲击性运动。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减轻肿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排查代谢性骨病。若6周后仍存在持续疼痛或异常活动感,需进行CT三维重建评估延迟愈合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炎是什么得的病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主要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等因素诱发。

1、胆道疾病

胆结石、胆道感染等胆道疾病可能导致胰管阻塞,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上腹剧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解除胆道梗阻,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液分泌,严重时需手术取石或引流。

2、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刺激胰酶异常激活。典型表现为饮酒后突发持续性上腹痛。治疗需严格戒酒,急性期禁食并配合静脉营养,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甲磺酸加贝酯等蛋白酶抑制剂。

3、高脂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诱发急性胰腺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伴血清呈乳糜状。治疗需通过血浆置换快速降脂,同时使用非诺贝特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

4、胰管梗阻

胰腺肿瘤、胰管狭窄等因素造成胰管压力增高,可导致胰酶提前激活。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痛和体重下降。需通过内镜下支架置入或手术治疗,配合胰酶肠溶胶囊替代治疗。

5、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雌激素可能诱发胰腺炎,外伤或ERCP术后也可能引起胰腺损伤。表现为突发腹痛伴血淀粉酶升高。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镇痛。

胰腺炎患者恢复期需严格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急性发作时应立即禁食并就医,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并监测血糖。日常注意控制血脂血压,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出现持续腹痛、脂肪泻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