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已经换过的牙又松了可能与牙周炎、外伤、咬合创伤、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牙周治疗、固定松牙、调整咬合、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
1、牙周炎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牙齿失去支撑而松动。需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2、外伤牙齿受到撞击或咬硬物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需拍摄牙片排除牙根折断,轻度松动可通过树脂夹板固定,严重者需拔除后修复。
3、咬合创伤牙齿排列不齐或修复体过高造成异常咬合力。需调磨过高牙尖或进行正畸治疗,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4、骨质疏松全身钙质流失影响牙槽骨密度。建议检测骨密度,补充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增加奶制品摄入。
日常避免用松动牙咬硬物,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定期口腔检查可延缓病情发展。
根尖周炎伴瘘管形成可通过根管治疗、瘘管切除术、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根尖周炎通常由龋齿未治疗、牙外伤、牙髓坏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 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组织并填充根管,适用于牙髓坏死引起的根尖周炎。治疗需分次完成,可能配合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 瘘管切除术手术切除长期不愈的瘘管组织,常与根管治疗联合进行。术前需拍摄牙片评估范围,术后可能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
3. 抗生素治疗急性期可选用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感染可能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有关,表现为牙龈肿胀、咬合痛等症状。
4. 手术引流对形成脓肿的病例需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严重骨破坏者可能需行根尖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
治疗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牙片观察病灶变化,出现疼痛加剧或发热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