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是两种不同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病变,甲状腺癌则是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主要有增生性结节、炎性结节、囊肿、肿瘤性结节等类型,甲状腺癌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类型。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

1、增生性结节

增生性结节是甲状腺结节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甲状腺组织过度增生引起。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颈部轻微肿胀。增生性结节多为良性,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结节较大或引起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

2、炎性结节

炎性结节多由甲状腺炎引起,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发热等症状。炎性结节通常为良性,治疗以控制炎症为主,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若结节持续增大或伴有明显症状,需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3、囊肿

甲状腺囊肿是甲状腺内充满液体的囊性病变,多为良性。小囊肿通常无症状,大囊肿可能导致颈部压迫感或吞咽不适。治疗上可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若囊肿反复复发或怀疑恶性,可考虑手术切除。患者应避免颈部外伤,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饮食上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组织修复。

4、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甲状腺癌的绝大部分。乳头状癌生长缓慢,预后较好,可能与辐射暴露、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无痛性肿块,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能需要放射性碘治疗。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避免高碘饮食,保持规律作息。

5、滤泡状癌

滤泡状癌是甲状腺癌中较为少见的类型,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可能通过血行转移至肺、骨等远处器官。治疗需手术切除甲状腺,术后根据情况选择放射性碘治疗或靶向治疗。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超声,观察结节变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复发和转移情况。日常饮食应注意碘的适量摄入,避免过量或不足。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若发现颈部肿块突然增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甲状腺结节4a需不需要穿刺只有2毫米

甲状腺结节4a类且大小为2毫米时,通常不需要立即穿刺,但需结合超声特征动态随访。甲状腺结节4a类属于低度可疑恶性结节,是否需要穿刺主要取决于结节大小、超声特征及患者风险因素。

对于2毫米的甲状腺结节4a类,多数情况下建议定期超声监测而非直接穿刺。这类结节恶性概率较低,且微小尺寸可能导致穿刺操作困难或取样不足。超声随访间隔可设定为6-12个月,重点观察结节是否出现边界模糊、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可疑特征变化。同时需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放射史、甲状腺癌家族史等高风险因素,这些情况可能促使医生调整随访策略。

少数情况下,2毫米的4a类结节也可能需要穿刺。若超声显示明确恶性特征如边缘毛刺状、内部丰富血流信号,或患者存在甲状腺癌遗传综合征时,即使结节较小仍可能建议穿刺。部分医疗中心对特定高风险人群采用更积极的处理方案,可能通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获取组织学诊断,但需注意微小结节存在假阴性风险。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硒、锌等微量元素,避免长期大量进食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木薯。规律作息和缓解压力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随访期间若发现结节短期内增大或出现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诊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