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肠癌可通过大便化验初步筛查,常用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等。肠癌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
1、粪便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判断消化道出血情况,适合大规模筛查,但存在假阳性可能。
2、粪便DNA检测:检测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基因突变,对早期肠癌灵敏度较高,但费用相对昂贵。
3、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检测CEA、CA19-9等指标辅助诊断,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
4、结肠镜检查:作为确诊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灶并取活检,但属于侵入性检查需术前准备。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粪便筛查,阳性结果需进一步接受结肠镜检查确诊,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及血便等症状。
宝宝满月后仍有黄疸可能与母乳性黄疸、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暂停母乳喂养、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母乳性黄疸:母乳中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皮肤黄染但精神食欲正常。建议家长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变化,同时每日监测胆红素值,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2、感染因素: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可能导致黄疸消退延迟,常伴有发热、吃奶差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培养检查,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
3、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粪便呈陶土色且黄疸进行性加重。需在2月龄前完成肝胆B超确诊,葛西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脂溶性维生素制剂。
4、遗传代谢病:如G6PD缺乏症等疾病影响红细胞稳定性,诱发溶血性黄疸。家长需避免宝宝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苯巴比妥片促进胆红素代谢,严重时需输血治疗。
家长应每日记录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若巩膜出现黄染或手脚心发黄需立即就医。晒太阳时注意避开眼睛且不超过15分钟,避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