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孩子肚子疼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干预、手术复位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进食生冷或过量食物刺激胃肠黏膜,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伴呕吐。建议家长暂停进食2-4小时,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2、胃肠型感冒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呕吐伴低热。家长需保持孩子口腔清洁,用温热毛巾敷腹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散。
3、急性胃肠炎多与细菌感染或食物变质有关,症状为持续腹痛伴频繁呕吐。可能与不洁饮食、病原体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腹泻。需就医进行血便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4、肠套叠婴幼儿肠道蠕动异常引发套叠,表现为阵发哭闹、呕吐胆汁样物。可能与肠道息肉、病毒感染有关,通常出现果酱样大便。需急诊超声检查,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需行腹腔镜手术。
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与脱水情况,呕吐后30分钟内避免喂水喂食,出现血便、持续哭闹或嗜睡需立即就医。
产后大便出血肛门痛可能由肛裂、痔疮、直肠黏膜损伤、肛周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温水坐浴、药物缓解、饮食调整、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
1、肛裂分娩时用力过度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和鲜血附着。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软化粪便,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或地奥司明片缓解症状。
2、痔疮妊娠期腹压增高易诱发痔静脉曲张,产后表现为肛门肿物伴便血。每日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或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
3、直肠黏膜损伤产道挤压或便秘时硬便摩擦可能导致直肠黏膜破损出血。保持会阴清洁,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大便,出血较多时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4、肛周感染产后抵抗力下降可能引发肛周脓肿,伴随发热和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栓剂或左氧氟沙星胶囊。
产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如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血量增多须立即至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