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亚健康

抑郁和躁狂双向情感障碍发作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抑郁和躁狂双向情感障碍发作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抑郁和躁狂双向情感障碍发作通常是指双相情感障碍的两种典型表现,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等原因引起,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综合管理。双相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情绪高涨交替出现,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遗传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增高。发病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患者常伴有生物节律紊乱特征。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心境稳定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症状。

2、神经生化异常

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波动可能导致情绪调节障碍。躁狂期多巴胺过度活跃,抑郁期γ-氨基丁酸功能不足。医生可能开具喹硫平片、拉莫三嗪片等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高压状态或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诱发发作,患者常存在认知扭曲和应对能力缺陷。心理治疗可采用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帮助建立规律作息。家属应避免过度批评,配合医生使用奥氮平口崩片等药物控制急性症状。

4、生物节律失调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既是诱因也是核心症状,表现为失眠或睡眠需求减少。光照疗法可辅助调节褪黑素分泌,联合阿立哌唑口腔溶解片等药物稳定昼夜节律。建议固定就寝时间,避免夜间强光刺激。

5、共病物质滥用

部分患者通过酒精或药物自我治疗,反而加重病情波动。治疗需先戒断成瘾物质,再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等药物重建情绪平衡。康复期需定期复诊,预防复吸和复发。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补充ω-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躁狂期需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建立症状日记监测情绪变化,家属要学习危机干预技巧。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保证充足睡眠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若出现自杀念头或攻击行为,须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不想吃饭没胃口是怎么回事

孩子不想吃饭没胃口可能与饮食习惯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

1、饮食习惯不良

孩子长期挑食偏食或餐前食用过多甜食会导致正餐食欲下降。家长需规律安排三餐时间,减少零食供应,避免用强迫方式喂食。可尝试将食物做成趣味造型,增加孩子进食兴趣。培养固定就餐环境,避免边玩边吃等不良习惯。

2、胃肠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会影响食欲。表现为餐后腹胀、大便异常。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蠕动。避免食用油腻难消化食物,适当补充山楂、陈皮等助消化食材。

3、微量元素缺乏

锌元素不足会降低味觉敏感度,铁缺乏可能导致异食癖。建议检测血清水平,确诊后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充剂。日常多吃牡蛎、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4、心理因素

入学适应不良、家庭矛盾等压力会抑制食欲。家长需避免在餐桌上批评孩子,营造轻松就餐氛围。对于焦虑明显的儿童,可寻求心理干预。通过游戏疗法缓解情绪,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七星茶颗粒辅助调理。

5、疾病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疾病急性期常伴随食欲减退。若伴随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缓解症状,感染控制后食欲多能自行恢复。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需长期管理。

家长应记录孩子饮食日记,观察伴随症状与持续时间。保证每日适量运动促进代谢,烹饪时注意色香味搭配。若食欲不振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需及时就诊儿科或消化内科排查器质性疾病。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开胃药物,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膳食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