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破伤风针怎么样?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破伤风针怎么样?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破伤风针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感染,通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或接种破伤风疫苗诱导主动免疫。破伤风针的使用需根据受伤情况、免疫史及伤口污染程度综合评估。

1、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为被动免疫制剂,适用于未完成基础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的开放性伤口患者。该药物可直接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但需在受伤后24小时内尽早使用。注射前需进行皮试以避免过敏反应,常见剂型为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过敏者禁用。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浆提取的特异性抗体,过敏风险低于动物源抗毒素。适用于对马血清过敏的高危暴露者,尤其推荐用于深部污染伤口或异物残留者。剂型包括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注射后保护期约28天,无须皮试但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

3、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用于主动免疫预防,需完成基础免疫三针及定期加强接种。我国常规免疫程序为2月龄起始接种百白破疫苗,成人每10年加强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疫苗诱导的抗体可持续保护,剂型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

4、联合免疫方案

对于高危伤口且免疫不全者,推荐抗毒素/免疫球蛋白与疫苗联合使用。被动免疫提供即时保护,疫苗刺激长效 immunity。需在不同部位注射,并完成后续疫苗全程接种。常见联用方案为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吸附破伤风疫苗。

5、特殊人群应用

孕妇可安全接种破伤风疫苗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免疫缺陷患者建议优先使用免疫球蛋白。儿童应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疫苗,老年人需注意加强免疫。对既往接种出现神经系统反应者应谨慎评估。

预防破伤风需重视伤口彻底清创与规范免疫。轻微清洁伤口且完成基础免疫者无须额外注射,但深部污染伤口即使已免疫仍建议加强接种。日常应避免接触生锈金属或土壤污染物品,劳作时做好防护。若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破伤风症状须立即就医,治疗需结合镇静剂、抗生素及呼吸支持等综合措施。定期检查疫苗接种记录,成人每10年加强免疫可有效维持保护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有口吃是什么原因

小孩有口吃可能与遗传因素、语言环境刺激不足、心理压力、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听力障碍等原因有关。口吃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流畅、重复音节或词语、停顿延长等,可通过语言训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口吃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表达异常有关。这类患儿往往在语言发育早期即出现症状,表现为音节重复或发音中断。家长需注意避免过度纠正孩子的言语,可鼓励慢速朗读、儿歌练习等非竞争性语言活动。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

2、语言环境刺激不足

婴幼儿期缺乏足够的语言互动可能导致语言中枢发育滞后。表现为词汇量少、语法混乱伴随口吃。家长需增加日常对话时长,采用看图说话、故事复述等方式刺激语言表达。避免在孩子说话时打断或催促,可配合使用积木拼图等需要语言描述的游戏进行训练。

3、心理压力

家庭冲突、入学适应等应激事件可能引发紧张性口吃,常见突然出现的言语卡顿或面部肌肉紧绷。家长需营造宽松的交流环境,减少批评指责,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缓解焦虑。对于学龄期儿童,教师应避免当众点名朗读,必要时可寻求儿童心理医生指导。

4、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失调可能导致运动性言语障碍,常伴有肢体不协调或注意力缺陷。这类口吃多表现为频繁语音延长和辅音发音困难。需经专业机构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可能需使用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节拍器同步发音训练。

5、听力障碍

中耳炎、先天性耳聋等疾病导致听觉反馈异常时,患儿因无法监控自身发音容易出现韵律紊乱型口吃。需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渗出性中耳炎可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改善咽鼓管功能,重度耳聋患者需配戴助听器后加强语音矫正训练。

家长发现儿童口吃时应保持耐心,每日固定时间进行15-20分钟亲子阅读,避免在疲劳或兴奋状态下强制语言输出。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卵磷脂的鸡蛋、鱼类,限制含咖啡因食物。若口吃持续超过6个月或伴随眨眼、跺脚等代偿动作,应及时到儿童康复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通过标准化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