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牙周病可通过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腔异味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牙周探诊、X线检查等专业检查。牙周病通常由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等表现。
1、牙龈出血
刷牙或咀嚼食物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病早期典型症状。菌斑中的细菌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轻微摩擦即可引发出血。日常可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定期使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若持续出血需就医进行龈上洁治,临床常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消炎。
2、牙齿松动
牙周袋加深导致牙槽骨吸收后,牙齿会出现渐进性松动。初期表现为咬硬物时牙齿浮动感,严重时牙齿可自行移位。牙周夹板固定是常见治疗方式,重度松动需考虑翻瓣术或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患者应避免用患牙啃咬坚硬食物,防止加速牙齿脱落。
3、口腔异味
牙周袋内厌氧菌代谢产生的硫化物会引起持续性口臭。这种异味无法通过普通漱口水消除,可能伴有口腔黏腻感。专业治疗需进行全口龈下刮治,配合使用甲硝唑口颊片控制厌氧菌感染。日常建议使用冲牙器清洁牙周袋,限制吸烟等加重因素。
4、牙周探诊深度
使用牙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超过3毫米即提示牙周病。检查时可能发现探诊出血或溢脓,X线片可见牙槽骨水平型吸收。基础治疗包括超声洁治和根面平整,中重度病例需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凝胶局部给药。
5、牙龈退缩
长期慢性炎症导致牙龈边缘向根方移位,牙根暴露可出现冷热敏感。这与刷牙方式不当或正畸力过大有关,也可能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治疗需采用游离龈移植术覆盖裸露根面,日常使用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缓解症状。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牙周检查,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进展风险,戒烟能显著改善牙龈微循环。出现持续牙龈肿痛或牙齿移位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专业牙周评估,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