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血压差异较大可能由动脉硬化、锁骨下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干预。
1、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可能导致上肢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患侧脉搏减弱。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缬沙坦等药物。
2、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会导致患侧血压降低超过20毫米汞柱,可能伴随头晕症状。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药物可选氯吡格雷、西洛他唑。
3、主动脉夹层突发剧烈胸背痛伴双侧血压差超过40毫米汞柱属急症,需立即进行CT血管造影,紧急手术修复血管,术后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
4、大动脉炎青年女性出现无脉症伴血沉增快时需考虑,激素治疗为主,急性期可用甲泼尼龙,配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严重者需血管旁路移植术。
日常监测双侧血压并记录,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头晕或胸痛症状应立即就医,血压差持续超过20毫米汞柱需完善血管影像学检查。
肺癌患者白细胞降低可能由肿瘤骨髓转移、化疗副作用、营养不良、合并感染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靶向治疗、升白药物、营养支持或抗感染等措施。
1. 骨髓转移肺癌细胞转移至骨髓会破坏造血微环境,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伴血小板下降,可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放疗或靶向药物。
2. 化疗影响铂类、紫杉醇等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多在化疗后7-14天出现白细胞减少,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白细胞生成。
3. 营养缺乏肿瘤消耗导致蛋白质、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足,可能伴随血红蛋白降低,需补充乳清蛋白粉、复合维生素,必要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4. 继发感染肺部感染引发炎症因子风暴会加速白细胞凋亡,常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源。
建议肺癌患者每周监测血常规,治疗期间适量进食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