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胃内异物怎么检查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内异物怎么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内异物可通过胃镜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等方式确诊。胃内异物可能由误吞尖锐物品、进食过快、儿童好奇心强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内异物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异物形态、大小及位置,同时能评估胃黏膜损伤程度。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将内镜经口插入,过程中可同步进行异物取出术。该检查对金属、塑料、骨头等各类异物均有效,尤其适用于尖锐异物或疑似嵌顿的情况。

2、X线检查

X线平片适用于金属、玻璃等高密度异物的初步筛查,可显示异物轮廓及在胃内的方位。需拍摄立位和卧位片以判断异物是否移动,但无法显示低密度异物如塑料或食物团块。对于儿童患者需注意防护,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必要时可结合造影剂提高检出率。

3、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胃内非金属异物有一定诊断价值,特别是位于胃窦部的较大异物。通过高频探头可观察异物回声特征及周围胃壁层次结构,无辐射且可重复进行。但受胃肠气体干扰较大,检查前需饮水充盈胃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通常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4、CT检查

CT能清晰显示异物的三维位置及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对复杂病例如穿透性异物具有独特优势。薄层扫描可检测毫米级异物,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制定取出方案。但费用较高且存在辐射,一般用于X线阴性但高度怀疑异物残留,或评估并发症如穿孔、脓肿形成等情况。

5、磁共振成像检查

磁共振成像适用于特殊材质异物的检查,如某些植物性异物或透X线的塑料制品。无电离辐射且软组织对比度高,可评估异物周围炎症反应。但检查时间长、费用昂贵,且禁用于体内有磁性金属异物的患者,临床使用相对受限,多作为其他检查的补充手段。

发现胃内异物后应立即禁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异物移位。尖锐异物或出现呕血、持续腹痛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儿童患者家长应妥善收纳小物件,培养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术后恢复期选择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定期复查确认黏膜愈合情况。长期随访中注意观察有无幽门梗阻等迟发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食道到胃有灼热感是怎么回事

食道到胃有灼热感可能由胃酸反流、食管炎、饮食不当、胃溃疡、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缓解。 1、胃酸反流:胃酸反流是食道灼热感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有关。建议避免高脂肪、辛辣食物,减少咖啡和酒精摄入,饭后避免立即平躺,可服用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 2、食管炎:食管炎可能导致食道黏膜受损,引发灼热感。可能与长期胃酸反流或感染有关。治疗包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30mg每日一次,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3、饮食不当:过量摄入辛辣、油腻或酸性食物可能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发灼热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香蕉,避免过饱,少量多餐,减少胃部负担。 4、胃溃疡:胃溃疡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食道灼热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500mg每日三次,结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 5、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导致食道灼热感。建议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必要时可咨询心理 饮食上应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蔬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促进消化。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定期检查胃部健康,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