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滴耳液误滴入眼睛可能会引起眼部刺激或损伤。滴耳液成分通常不适用于眼部组织,可能引发结膜充血、角膜刺激等反应。若出现疼痛、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滴耳液与眼药水的pH值、渗透压及防腐剂浓度存在差异。耳部皮肤耐受性较强,而角膜和结膜更为敏感。常见滴耳液中的抗生素、抗真菌剂或皮质类固醇可能直接损伤角膜上皮细胞,导致化学性角膜炎。部分含酒精或酸性成分的滴耳液会产生灼烧感,可能诱发反射性闭睑和泪液大量分泌。
婴幼儿或角膜原有损伤者风险更高。儿童眼表屏障功能未完善,滴耳液成分更容易穿透角膜深层。原有干眼症、角膜溃疡等基础眼病患者,误用滴耳液可能加重原有病变,甚至继发细菌感染。某些含新霉素的滴耳液还具有潜在神经毒性。
误滴后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结膜囊,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不要揉搓眼睛,避免使用中和剂。冲洗后观察是否出现眼睑肿胀、持续性异物感或视力变化。建议携带误滴药品包装及时就诊眼科,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给予人工泪液、角膜修复凝胶或抗炎眼药水。日常存放药品需区分眼部与耳部制剂,滴药前注意核对药品名称与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