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被蜈蚣咬伤后通常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全身症状。蜈蚣毒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时处理伤口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治疗。
蜈蚣咬伤后最常见的后果是局部皮肤反应。毒液中的组胺类物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咬伤部位出现灼热感、刺痛或剧烈疼痛,周围皮肤可能迅速红肿,范围可达数厘米。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淋巴管炎,表现为从伤口向心性延伸的红线。这些症状通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1-3天内逐渐消退。冷敷和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症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
少数情况下蜈蚣咬伤可能引起全身反应。毒液中的蛋白酶和神经毒素可能诱发过敏体质者出现头晕、恶心、心悸等全身症状。儿童或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面部肿胀、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表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临床可能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抗过敏,严重时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被大型蜈蚣咬伤后偶见肌肉痉挛、血压波动等神经毒性反应,需住院观察。
被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避免挤压患处。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症状,但不要自行切开或烧灼伤口。观察24小时内是否出现全身症状,婴幼儿、孕妇及有过敏史者建议尽早就医。户外活动时穿长裤靴子,翻动石块朽木时使用工具,可有效预防蜈蚣咬伤。保持庭院清洁,减少蜈蚣栖息环境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