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传播途径有几种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传播途径有几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最常见的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同时也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染。了解这些传播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这种疾病。
1、蚊虫叮咬
登革热主要由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当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健康人时,会将病毒注入人体内,使病毒在人体内迅速复制,最终导致发病。预防蚊虫叮咬是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比如使用驱蚊产品、安装纱窗、清理积水等。
2、血液传播
虽然较为少见,但血液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如果皮肤破损且直接接触登革热患者的血液,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医疗机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避免血液接触感染的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尽快接受专业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选择抗感染药物进行干预。
3、母婴传播
怀孕期间感染登革热的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传染给胎儿,造成宫内感染或分娩时的新生儿感染。这不仅对孕妇健康构成威胁,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孕妇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区域,如果确有必要,应采取严密的防蚊措施。
4、性接触传播
研究发现,登革热病毒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当夫妻一方感染登革热时,另一方也可能通过性接触被感染。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患者和伴侣在疾病期间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性行为,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登革热的基础。避免被蚊虫叮咬,清理积水源头,保持环境整洁,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和增强免疫力。掌握这些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哺乳期乳腺炎严重吗好治疗吗

哺乳期乳腺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且容易治疗,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等严重情况。哺乳期乳腺炎主要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等方式缓解。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症状较轻时,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红肿或低热,此时通过频繁哺乳、热敷按摩促进排空乳汁,多数能在数日内缓解。乳汁淤积是常见诱因,哺乳姿势不正确或婴儿含乳不当会导致乳汁排出不畅,调整哺乳技巧有助于预防复发。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当乳腺炎进展为化脓性感染时,可能出现高热、乳房硬块波动感等严重症状,此时需超声检查确认是否形成脓肿。乳腺脓肿通常需要穿刺抽脓或手术切开引流,并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此类情况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影响哺乳,需在医生指导下暂停患侧哺乳并使用吸奶器维持泌乳。哺乳期乳腺炎反复发作可能与乳头皲裂、免疫力低下有关,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与水分摄入,避免压迫乳房,哺乳前后清洁乳头。出现发热或疼痛加重时须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挤压肿块。治疗期间可继续健侧哺乳,暂停患侧哺乳时需定时排空乳汁以防淤积加重。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影响婴儿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