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7个多月宝宝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氧疗、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等方式治疗。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呛奶、环境刺激、过敏反应、先天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家长需及时清理宝宝鼻腔分泌物,采用拍背排痰手法帮助痰液排出,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2、合理喂养:建议家长少量多次喂养,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呛奶。母乳喂养时应调整哺乳姿势,奶粉喂养需控制流速。
3、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选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4、雾化吸入:医生可能开具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进行雾化治疗,家长需掌握正确雾化器使用方法。
5、氧疗支持: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2%时需进行氧疗,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调整氧流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6、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酒精。退热贴可选择额头、腋下等部位交替使用。
7、密切观察:家长需记录宝宝呼吸频率、精神状态、进食量等变化,发现呼吸急促、呻吟、拒食等情况立即就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定期随访胸片检查。
病毒性感冒传染期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症状消失后7天,实际传染期受到病毒类型、患者免疫力、症状严重程度、防护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毒类型:不同病毒潜伏期与传染期存在差异,流感病毒传染期较短,普通感冒病毒传染期可能延长。
2、患者免疫力:免疫力较低者病毒排出时间更长,儿童与老年人传染期往往比健康成年人延长数日。
3、症状严重程度:高热、剧烈咳嗽等症状明显阶段传染性最强,症状减轻后传染性逐渐降低。
4、防护措施: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可缩短实际传染期,密切接触者仍存在被感染风险。
建议患者在传染期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时注意遮挡口鼻,使用后的纸巾及时处理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