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后左侧疼痛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后左侧疼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支修益
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后左侧疼痛可能与手术操作刺激、局部炎症反应或血管痉挛有关,通常属于术后短期内的正常反应。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警惕血栓形成或感染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可引发局部组织水肿和神经敏感,表现为钝痛或牵拉感,一般1-3天逐渐缓解。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放射至肋间。血管造影剂的代谢过程中,约5%-10%患者会有一过性胸膜刺激性疼痛,多与造影剂渗透至胸膜间隙相关。少数情况下,栓塞材料移位可能刺激支气管动脉分支,产生与呼吸相关的锐痛,需通过CT血管造影确认位置。术后72小时内出现的持续性绞痛伴血氧饱和度下降,需排除肺梗死可能。

建议术后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6-8小时,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改变。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塞来昔布胶囊,禁止自行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每日监测体温和疼痛变化,若出现38℃以上发热或疼痛向肩背部放射,应立即复查胸部CT。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高空作业,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瘘口闭合情况。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K含量低的绿叶蔬菜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室间隔缺损大小如何判断

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可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判断,缺损直径通常分为小缺损(小于5毫米)、中等缺损(5-10毫米)和大缺损(超过10毫米)。具体分类需结合缺损位置、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

心脏超声是判断室间隔缺损大小的主要方法,通过测量缺损边缘的最大直径确定。小缺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部分患儿可能随生长发育自然闭合。中等缺损可能引起轻度活动后气促、喂养困难或生长迟缓,需定期随访观察。大缺损常导致明显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肺动脉高压,需尽早干预。部分复杂病例需结合心脏磁共振或心导管检查进一步评估缺损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日常护理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缺损变化,若出现口唇青紫、活动耐力下降或体重不增应及时就医。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适当延长单次喂养时间以减少疲劳,儿童饮食应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蛋黄等。家长需注意记录患儿呼吸频率、食欲及精神状态变化,避免接触感冒人群,疫苗接种需按计划完成。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