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日光照射、增加喂养频次、口服退黄药物、蓝光治疗等方式缓解。生理性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不成熟、母乳喂养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
1、日光照射: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阳光柔和时段,暴露婴儿四肢和躯干,每次10-15分钟,避免直射眼睛和生殖器。家长需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
2、增加喂养:母乳喂养每日8-12次,配方奶喂养每3小时一次,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家长需记录喂养量和排便次数,发现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
3、口服药物:苯巴比妥可激活肝酶活性,茵栀黄口服液促进胆汁排泄,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需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4、蓝光治疗: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时需住院进行蓝光照射,通过光异构作用转化胆红素。治疗期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眼部保护和体温监测。
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每日监测黄疸消退情况,若皮肤黄染蔓延至手足心或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胎儿打嗝属于胎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胎动主要包括肢体活动、翻滚、打嗝等类型,胎儿打嗝是膈肌规律性收缩引起的正常生理现象。
1、胎动类型胎动可分为大运动和小运动,大运动如踢腿、翻身等明显动作,小运动包括打嗝、手指活动等细微动作。
2、打嗝特征胎儿打嗝表现为规律性、间隔一致的轻微震动,每次持续数分钟,与肢体活动的无规律性有明显区别。
3、发生机制打嗝是胎儿呼吸系统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过膈肌收缩锻炼呼吸肌群,为出生后自主呼吸做准备。
4、临床意义规律打嗝表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良好,但需与异常胎动相鉴别,若伴随胎动减少或剧烈变化应及时就医。
孕妇可通过胎动计数监测胎儿状况,保持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盘供血,发现胎动异常应立即进行胎心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