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婴儿轮状病毒感染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益生菌调节、蒙脱石散止泻、抗病毒药物等方式治疗。轮状病毒感染通常由粪口传播、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发热等症状。
1、补液治疗
轮状病毒导致腹泻易引发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该药物含葡萄糖电解质,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时每腹泻一次补充10毫升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家长需观察婴儿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
2、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奶粉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少量多餐喂养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腹泻期间不宜添加新辅食。
3、益生菌调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类药物含活性益生菌,能抑制轮状病毒复制,改善腹泻症状。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菌群活性,建议与蒙脱石散间隔两小时服用。
4、蒙脱石散止泻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病毒毒素,保护胃肠黏膜。该药物通过物理吸附作用缓解水样便,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微便秘。需严格按照医嘱控制用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影响吸收。
5、抗病毒药物
重症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适用于持续高热或免疫缺陷患儿。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通常不建议普通病例常规使用。
家长需注意婴儿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轮状病毒具有强传染性,患儿粪便需消毒处理,照顾者接触前后要彻底洗手。患病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重症感染。若出现嗜睡、尿量减少、持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