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消化道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具体风险与出血量、速度和基础疾病有关。消化道出血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结肠息肉等。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需立即就医。
少量慢性消化道出血可能仅表现为黑便或贫血,短期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若及时干预通常预后较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于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常见于肝硬化患者。急性大量呕血或便血伴随头晕、冷汗、意识模糊时,提示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百分之十五,需紧急抢救。部分患者出血后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高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服用抗凝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出血程度。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容易反复发作,首次出血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二十。恶性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往往提示病情进展,预后较差。部分特殊类型出血如杜氏溃疡虽少见但出血迅猛,病死率高。
出现呕血、黑便或血便应立即禁食并平卧,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就医后需完善胃镜、肠镜或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治疗。恢复期应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遵医嘱调整原有用药方案。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筛查食管静脉曲张,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以减少应激性溃疡风险。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需评估消化道黏膜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