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小儿感冒咳嗽通常不建议自行服用消炎药。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消炎药对病毒无效,滥用可能增加耐药性风险,正确治疗需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
1、病毒感染多数小儿感冒由鼻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咳嗽、流涕,可对症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2、细菌感染若合并细菌性扁桃体炎或中耳炎,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脓涕,需经医生判断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
3、过敏因素过敏性咳嗽常伴眼痒、打喷嚏,建议家长记录发作诱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进行抗过敏治疗。
4、气道高反应反复咳嗽可能为气道敏感,需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药物控制炎症,家长需避免让孩子接触冷空气或烟雾刺激。
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鼓励孩子多饮温水,若咳嗽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
儿童服用退烧药后通常在30分钟至2小时内开始出汗,实际时间受到药物类型、体温高低、个体代谢差异、补水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药物类型布洛芬混悬液起效较快,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吸收速度受直肠环境影响。家长需按说明书选择合适剂型,避免重复用药。
2、体温高低高热状态下血管收缩明显,退热过程可能延长。家长需配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3、代谢差异体重超标儿童药物分布容积较大,早产儿肝脏代谢能力较弱。家长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等异常反应。
4、补水情况脱水会延缓药物吸收和散热效率。家长应每15分钟喂食少量温水,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
退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穿着纯棉透气衣物,若服药4小时仍未出汗或体温持续超过39度,应立即就医排查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