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非骨化纤维瘤?内生软骨瘤?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非骨化纤维瘤?内生软骨瘤?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非骨化纤维瘤和内生软骨瘤是两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非骨化纤维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而内生软骨瘤则好发于手部和足部的短管状骨。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和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进行鉴别诊断。

1、非骨化纤维瘤

非骨化纤维瘤是一种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骨病变,常见于10-20岁的青少年,多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干骺端。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周围有硬化边。对于无症状的小病灶可观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的病灶需行刮除术并植骨。

2、内生软骨瘤

内生软骨瘤是由透明软骨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的手部指骨和足部跖骨。多数患者无症状,偶见局部肿胀或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透亮区,内有点状钙化。无症状的小病灶可定期观察,较大病灶或发生骨折时需行刮除植骨术。多发内生软骨瘤需警惕Ollier病可能。

3、影像学特征

非骨化纤维瘤在X线上表现为偏心性、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呈"肥皂泡"样改变,周围有薄层硬化边。内生软骨瘤则表现为中心性生长的透亮区,内部可见特征性的点状或环状钙化灶。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的钙化情况,MRI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软组织受累情况。

4、病理学特点

非骨化纤维瘤镜下可见梭形纤维母细胞呈漩涡状排列,间杂有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无成骨活动。内生软骨瘤则由分化良好的透明软骨小叶构成,软骨细胞排列规则,可见钙化和骨化区域。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区分这两种病变。

5、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的小病灶,两种肿瘤均可采取观察随访策略。非骨化纤维瘤出现疼痛或病理性骨折时需行病灶刮除加植骨术,复发率较低。内生软骨瘤治疗以刮除植骨为主,多发者需警惕恶变可能。术后均应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病灶变化情况。

非骨化纤维瘤和内生软骨瘤患者术后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定期随访复查,如出现局部疼痛加重或肿胀应及时就医。两种肿瘤预后良好,但内生软骨瘤多发患者需终身随访监测恶变可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忽然心跳加快心慌胸闷是怎么回事

忽然心跳加快、心慌胸闷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情绪波动、贫血、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熬夜、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等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慌胸闷。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休息、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即可缓解。 2、情绪波动: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引发心慌胸闷。建议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3、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需求,从而引发心慌胸闷。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红肉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律失常: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疾病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慌胸闷。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等可控制症状,严重时需考虑射频消融术或起搏器植入。 5、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新陈代谢,导致心跳加快、心慌胸闷。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或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病情。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症状复发。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