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肿瘤活检通常建议在手术前进行,有助于明确病理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少数情况下需在术中或术后活检,具体需结合肿瘤位置、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术前活检是临床常规操作,通过细针穿刺、空心针穿刺或内镜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该方法可明确肿瘤良恶性、病理类型及分子特征,为制定手术范围、新辅助治疗等决策提供依据。对于体表可触及的肿块或影像学定位清晰的病灶,术前活检成功率较高。常见的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多采用此方式,可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术中快速病理活检适用于术前难以取材或高度怀疑恶性的病例,如肺部微小病灶或胰腺占位。手术过程中切除部分组织送检,30分钟内可获得初步结果,决定是否扩大切除范围。术后活检则多用于评估切缘是否干净、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常见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这两种方式需依赖病理科快速处理技术,且可能增加手术时间和麻醉风险。
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活检时机,完善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特征。活检前后需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活检者应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出现发热、持续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