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氰化物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氰化物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氰化物中毒主要由吸入氰化氢气体、误食含氰化物食物、皮肤接触氰化物溶液、工业事故泄漏、药物过量等原因引起。氰化物会抑制细胞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导致组织缺氧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 吸入氰化氢气体

氰化氢气体常见于电镀、冶金等工业环境,吸入后迅速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中毒者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丧失。接触此类环境需佩戴专业防毒面具,工作场所应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2. 误食含氰化物食物

苦杏仁、木薯等植物含有天然氰苷,未经充分浸泡或加热处理食用可能中毒。中毒初期表现为口腔麻木、恶心呕吐,需立即催吐并送医。日常食用这类食物前应彻底煮沸,弃去煮制用水。

3. 皮肤接触氰化物溶液

金属加工中使用的氰化物电镀液可通过皮肤吸收。接触部位会出现灼伤样改变,伴随全身乏力症状。操作时应穿戴防化手套和防护服,沾染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4. 工业事故泄漏

化工厂氰化物储罐泄漏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周边人员可能出现集体中毒。典型表现为樱桃红色皮肤和杏仁味口气。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周边居民需掌握逆风向撤离等自救知识。

5. 药物过量

硝普钠等含氰药物过量使用可能引发中毒,多表现为血压骤降和代谢性酸中毒。使用此类药物需严格监控血药浓度,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停用并给予亚硝酸钠等解毒剂。

预防氰化物中毒需加强工业防护和个人安全意识。接触氰化物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重点检查血氰酸含量。日常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苦杏仁等高风险食物,家庭不存放含氰化物的杀虫剂。出现疑似中毒症状时立即脱离污染源,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医疗机构需常备亚硝酸异戊酯、硫代硫酸钠等特效解毒药物,中毒救治强调早期足量使用解毒剂配合高压氧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膜后间隙出血是怎么回事

腹膜后间隙出血可能由外伤、血管病变、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输血治疗、对症处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1、外伤:腹部或腰部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出血。轻微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冷敷等方式缓解,严重出血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2、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夹层等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血管介入手术或开放手术修复血管,同时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一次,控制血压。 3、肿瘤:腹膜后肿瘤如淋巴瘤、肉瘤等可能压迫或侵犯血管导致出血。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术后可辅以化疗或放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750mg/m²静脉注射。 4、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可能导致自发性出血。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1g静脉注射。 5、医源性损伤:手术、穿刺等医疗操作可能误伤血管导致出血。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再次手术修复,术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每日一次预防感染。 腹膜后间隙出血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促进血管修复。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