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急性高原反应部分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但严重时需及时就医。急性高原反应是人体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缺氧出现的生理性适应障碍,症状轻重与海拔上升速度、个体耐受性等因素相关。
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区域后,多数人可能出现头痛、乏力、恶心等轻度症状。此时停止继续登高、保持静卧休息、适量补充水分后,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红细胞生成等代偿机制,24-48小时内症状可逐渐减轻。吸氧能加速症状缓解,但并非必需措施。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禁烟酒等措施有助于身体适应。
当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时,提示可能进展为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这类重症无法自行缓解,必须立即下降海拔并接受专业救治。既往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者,或登高速度过快时,更易发展为危重情况。儿童及老年人因代偿能力较弱,症状缓解概率相对较低。
进入高原前进行阶梯式适应训练,携带便携式氧气瓶,备有乙酰唑胺片等预防药物可降低发病风险。症状持续超过三天无改善或加重时,即使表现轻微也应终止行程就医。高原旅行期间建议每日监测血氧饱和度,数值持续低于75%需警惕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