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肠梗阻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梗阻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梗阻治疗后存在复发可能,复发概率与病因、治疗方式及术后护理有关。肠梗阻复发主要与术后肠粘连、肠道肿瘤未彻底切除、炎症性肠病控制不佳等因素相关。

术后肠粘连是肠梗阻复发的常见原因。腹部手术可能引发腹膜损伤,导致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粘连带。这类患者可能反复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减少。轻度粘连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者需行粘连松解术。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壁持续增厚、狭窄,即使经过药物控制仍易反复发作。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抗炎药物,急性期可能需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肠道肿瘤患者若未完全切除病灶,残余肿瘤可能继续生长阻塞肠腔。此类情况需结合病理类型选择二次手术或放化疗,必要时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

先天性肠道畸形、肠扭转等解剖异常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能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全再次梗阻,需定期扩肛治疗。成人肠系膜过长者易发生肠扭转复发,剧烈运动后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是典型表现,需急诊手术复位。长期便秘患者肠道动力障碍持续存在,粪石性梗阻可能反复发生,需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调节。

肠梗阻患者治疗后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进食糯米、竹笋等难消化食物。术后三个月内禁止负重劳动,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肠道通畅度。出现持续腹胀、肛门停止排气超过12小时时应及时就医。炎症性肠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每3-6个月进行肠镜监测。有肿瘤病史者应每半年复查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进行PET-CT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可能是由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胆管狭窄、先天性胆管异常等原因引起的,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是否严重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

1、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是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的常见原因,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进行胆道引流术。

2、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沉积形成结石或钙化灶,常见于胆管狭窄或胆道功能障碍患者。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严重时需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3、寄生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胆管炎症和结石形成,多见于有生食鱼虾史的人群。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吡喹酮片驱虫,合并感染时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胆管狭窄

胆管狭窄会使胆汁排出受阻,长期可能形成结石或钙化。这种情况常见于胆管损伤或炎症后瘢痕形成。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表现。治疗包括胆管扩张术或胆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

5、先天性胆管异常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发育异常易继发结石形成,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腹痛、黄疸等。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肝部分切除术或胆管重建手术。

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腹痛加重、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