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风寒体质的症状和治疗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风寒体质的症状和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风寒体质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易感冒等症状,可通过生活调理、中药调理等方式改善。风寒体质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受寒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关节冷痛、腹泻便溏等症状。

1、畏寒怕冷

风寒体质者常觉身体发冷,尤其背部、四肢末端明显,遇冷加重。这类人群平时可适当增加衣物保暖,避免直吹空调或冷风,饮食上可适量食用生姜红糖水、羊肉汤等温补食物。若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可能与阳气不足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温补脾肾。

2、手脚冰凉

四肢末端血液循环较差,冬季或接触冷水时症状加剧。日常可通过热水泡脚、艾叶熏蒸等方式促进末梢循环,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慢跑等温和项目。若长期冰凉伴指甲青紫,可能与血瘀有关,可配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调理,但须经中医辨证后使用。

3、反复感冒

风寒体质者卫外不固,易受风寒侵袭引发鼻塞、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平时应注意随气温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可佩戴防风口罩。反复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玉屏风颗粒增强免疫力,或桂枝汤加减解表散寒。感冒期间避免食用生冷瓜果。

4、关节冷痛

遇阴雨天或受凉后出现关节酸痛、僵硬,热敷后可缓解。建议避免久居潮湿环境,睡眠时可用护膝保暖。若疼痛持续存在,可能与寒湿痹阻经络有关,需中医师辨证使用独活寄生汤或外贴伤湿止痛膏等药物。

5、腹泻便溏

食用生冷食物后易出现大便稀溏、肠鸣腹痛,属于脾胃虚寒表现。日常饮食需忌食冰淇淋、螃蟹等寒性食物,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症状明显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等中成药调理。

风寒体质者需长期坚持调理,冬季尤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熬夜耗伤阳气。饮食宜温软易消化,可常食桂圆、核桃等温性坚果,烹饪时加入葱姜蒜等辛温调料。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器质性问题。日常可定期进行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扶助正气。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可能是由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胆管狭窄、先天性胆管异常等原因引起的,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是否严重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

1、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是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的常见原因,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进行胆道引流术。

2、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沉积形成结石或钙化灶,常见于胆管狭窄或胆道功能障碍患者。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严重时需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3、寄生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胆管炎症和结石形成,多见于有生食鱼虾史的人群。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吡喹酮片驱虫,合并感染时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胆管狭窄

胆管狭窄会使胆汁排出受阻,长期可能形成结石或钙化。这种情况常见于胆管损伤或炎症后瘢痕形成。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表现。治疗包括胆管扩张术或胆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

5、先天性胆管异常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发育异常易继发结石形成,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腹痛、黄疸等。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肝部分切除术或胆管重建手术。

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腹痛加重、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