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扣耳朵一般不会导致听力受损,但若操作不当或频繁抠挖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耳垢通常可自行排出,无须刻意清理。若因不当操作引发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情况,则可能影响听力。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皮肤分泌的耳垢具有保护作用,可吸附灰尘并抑制细菌生长。轻微触碰外耳道不会造成损伤,但使用尖锐物品如发卡、棉签深入掏挖可能划伤皮肤,导致外耳道充血或继发感染。外耳道炎可能表现为耳痛、瘙痒或渗出液体,此时需避免继续刺激,并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控制炎症。
若用力过猛或工具插入过深,可能损伤鼓膜。鼓膜穿孔后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或耳内出血,需立即停止掏耳行为。多数小型穿孔可自行愈合,但较大穿孔需通过鼓膜修补术恢复。反复刺激外耳道还可能形成外耳道胆脂瘤,这种角质堆积物会压迫周围组织,需手术清除。日常清洁仅需用湿润毛巾擦拭耳廓周围,避免将任何物体伸入耳道内部。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游泳时佩戴耳塞、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周。若出现持续耳闷、流脓或听力骤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查中耳炎、耵聍栓塞等疾病。儿童因耳道狭窄更易受损,家长应避免自行为其掏耳,可定期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理。
润喉糖可以缓解喉咙痛,但不能治疗引起喉咙痛的疾病。润喉糖主要通过局部麻醉或清凉成分减轻疼痛感,适用于轻度咽喉不适,但无法消除细菌或病毒感染等病因。
润喉糖常含有薄荷脑、桉叶油等成分,能暂时麻痹咽喉部神经末梢,降低痛觉敏感度。部分产品添加了蜂蜜、甘草等具有润喉作用的天然成分,有助于舒缓干燥或轻微炎症引起的喉咙不适。对于因说话过多、空气干燥导致的喉咙干痛,润喉糖能通过促进唾液分泌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含糖量高的润喉糖可能刺激黏膜,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糖型。
若喉咙痛由链球菌性咽炎等细菌感染引起,仅使用润喉糖可能延误治疗。细菌感染需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痛通常伴随发热、全身乏力,需对症使用布洛芬片缓解症状。反复发作的喉咙痛可能提示慢性咽炎或反流性咽喉病,需通过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生活方式调整。咽喉部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更需专科诊治。
日常护理中可饮用温蜂蜜水或罗汉果茶滋润咽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室内湿度,减少用嗓过度。若喉咙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颈部肿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润喉糖前需咨询医生,避免成分过敏或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