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鹅口疮是什么菌感染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鹅口疮是什么菌感染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馨月
张馨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群体。治疗包括局部抗真菌药物、改善口腔卫生以及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应寻求医生帮助。
1、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成因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口腔黏膜和肠道中都存在这种菌,但它与其他微生物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当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菌群平衡被打破时如过度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因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白色念珠菌便会迅速繁殖,引发感染。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口腔卫生管理不到位,是高发群体。佩戴假牙者、患有糖尿病或接受癌症治疗的群体也属于易感人群。
2、症状表现:鹅口疮的典型特征
鹅口疮常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奶块样病灶,苔状且附着在舌头、口腔两侧或上颚,一般不易擦除。擦拭后可能露出红色糜烂面,甚至伴有出血或疼痛感。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进食困难、口腔不适甚至轻微发热。而对于婴幼儿来说,还可能表现为哭闹或拒绝哺乳。
3、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与生活调整
药物治疗:常用局部抗真菌药物,例如制霉菌素滴液、咪康唑凝胶或氟康唑漱口水,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成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定剂量的口服抗真菌药物。
纠正饮食习惯:尽量避免高糖摄入,因为糖分容易滋养念珠菌。可以增加蔬菜和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的摄入,帮助重建口腔微生态平衡。
改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摩擦损伤口腔粘膜。如果是婴幼儿患病,母亲需保持哺乳器具的清洁,并使用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假牙使用者应每天彻底清理假牙。
4、预防措施与就医建议
预防鹅口疮的关键是增强身体抵抗力及维护口腔卫生。婴幼儿宜保证双手清洁,避免使用非消毒的奶瓶或安抚奶嘴;成年人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定期检查身体健康。若症状持续加重或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就医,通过口腔黏膜刮取检验或其他方式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免疫系统对预防鹅口疮尤为重要。如出现症状,应尽早诊治并规范用药,以防感染扩散或症状加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发烧抽搐正常吗

宝宝发烧抽搐在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急症。热性惊厥通常由感染、体温迅速升高、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 1、感染:感染是热性惊厥最常见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感染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刺激神经系统引发抽搐。处理方法包括及时退热、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 2、体温升高:体温急剧上升是热性惊厥的直接诱因。当体温超过38.5℃时,神经系统易受刺激。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敷额头,同时配合退热药物。 3、遗传因素:热性惊厥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有热性惊厥史,宝宝发生抽搐的概率较高。日常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感染,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 4、神经系统发育: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体温变化更为敏感。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成熟,热性惊厥的发生率会降低。护理时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刺激。 5、电解质紊乱:发热时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如低钠血症,进而诱发抽搐。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每袋溶于250ml温水中,每次50-100ml,每日多次。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监测宝宝体温,避免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蔬菜泥等。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如室内爬行、户外散步,有助于增强体质。若宝宝出现频繁抽搐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