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乙状结肠癌晚期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通常以姑息治疗为主。若存在严重梗阻、穿孔或局部可切除病灶,经多学科评估后可能考虑姑息性手术。
乙状结肠癌晚期肿瘤多已发生远处转移,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此时肿瘤浸润范围广,可能侵犯周围脏器或血管,手术风险极高且无法改善预后。患者常伴有恶病质、多器官功能减退等全身状况恶化表现,难以耐受大型手术创伤。临床更倾向于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性抗肿瘤方案控制病情进展,联合止痛、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提高生存质量。
少数情况下,当肿瘤导致急性肠梗阻、肠穿孔或局部病灶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可能通过姑息性手术缓解症状。这类手术旨在解除紧急并发症而非根治肿瘤,需严格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凝血状态及转移灶分布情况。术后仍需继续全身治疗,并需加强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等综合支持。
患者及家属应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治疗目标,根据体能评分、肿瘤负荷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日常需注意维持高蛋白饮食,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肿瘤标志物。疼痛控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治疗月经崩漏的中药方主要有固冲汤、归脾汤、清热固经汤、两地汤、举元煎等。月经崩漏在中医辨证中多与脾虚、血热、肾虚、血瘀等因素有关,需根据证型选择合适方剂。
固冲汤由白术、黄芪、煅龙骨等组成,适用于脾虚型崩漏,表现为经血淋漓不尽、色淡质稀。方中黄芪补气摄血,煅龙骨收敛固涩。脾虚者常伴乏力、面色萎黄,可配合艾灸足三里。使用前需排除妊娠相关出血,避免与寒凉药物同服。
归脾汤含人参、龙眼肉、酸枣仁等,主治心脾两虚型崩漏,多见经量多而色淡、心悸失眠。方中人参补益心脾,酸枣仁安神,适合长期劳倦或思虑过度者。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若出现口干咽燥需调整配伍。需与器质性子宫病变鉴别。
清热固经汤以黄芩、生地、地骨皮为主,针对血热型崩漏,症见经血色深红黏稠、口渴烦热。黄芩清热止血,生地滋阴凉血。血热者常见舌红苔黄,可配合针刺大敦穴。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禁辛辣燥热食物。
两地汤由生地、地骨皮、玄参等构成,适用于阴虚血热型崩漏,表现为经量多伴五心烦热。方中地骨皮清虚热,玄参养阴生津。此类患者多见舌红少苔,需与实热证鉴别。服药时避免熬夜,肾阳虚者不宜单独应用。
举元煎含人参、升麻、柴胡等,主治气虚下陷型崩漏,多见经血淋漓、小腹坠胀。升麻升举阳气,柴胡疏解郁热。常伴气短懒言,可加灸百会穴。高血压患者慎用升麻,出血量骤增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使用中药治疗月经崩漏需经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组方。服药期间记录月经周期与出血情况,配合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若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伴头晕心悸,应及时复查调整方案。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山药等健脾食材,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