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儿童反复发热39摄氏度可能由病毒性感冒、细菌性咽炎、支原体肺炎、川崎病等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治疗、并发症监测等方式处理,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就医明确病因。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使用温水擦浴颈部及四肢,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体温上升期可减少衣物覆盖,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同时补充电解质水预防脱水。
2、药物干预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双氯芬酸钠栓剂,三种剂型交替使用需间隔4小时以上。禁止自行联合用药或超剂量使用。
3、病因治疗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川崎病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
4、并发症监测家长需观察有无热性惊厥、皮疹或精神萎靡,警惕脓毒症或脑膜炎。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伴随意识改变须立即急诊处理。
发热期间建议少量多餐,选择小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
小儿支气管哮喘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规范用药、增强体质、定期监测等方式防治。该病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诱发等原因引起。
1、避免过敏原家长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除螨除尘,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发病可能与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喘息等症状。
2、规范用药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症状。发病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憋醒、呼吸困难等症状。
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发病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通常表现为运动后喘息加重。
4、定期监测家长需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定期复查肺功能,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发病可能与气道慢性炎症有关,通常表现为呼气延长、胸闷等症状。
建议家长学习正确使用雾化器的方法,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出现急性发作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