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萎缩和反射减弱。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由糖尿病、感染、外伤、遗传因素或中毒等原因引起。

1、感觉异常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远端麻木、刺痛、烧灼感或蚁走感。症状多从手足开始,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可能逐渐向近端发展。感觉异常可能与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的感觉传导障碍有关,常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可能对温度、触觉或痛觉敏感度下降,容易发生烫伤或外伤而不自知。

2、运动障碍

运动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肌力减退、动作笨拙或精细动作困难。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手腕下垂等典型表现,行走时呈跨阈步态。长期运动神经损害可导致肌肉萎缩,常见于腓骨肌、手部小肌肉等。运动障碍可能与运动神经元轴索变性或脱髓鞘改变有关,多发于吉兰-巴雷综合征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3、自主神经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皮肤干燥无汗、体位性低血压、排尿困难或胃肠蠕动减弱。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腹泻与便秘交替等表现。自主神经症状可能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有关,常见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或淀粉样变性神经病。严重者可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尿潴留或阳痿等症状。

4、肌肉萎缩

长期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神经源性肌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肌张力减低。萎缩多发生在手足小肌肉、胫前肌群等,可能伴有肌束颤动。肌肉萎缩可能与运动神经长期失神经支配导致肌纤维变性有关,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或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萎缩肌肉的肌力通常明显下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5、反射减弱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以踝反射最早受累。深反射减退可能与感觉传入纤维或运动传出通路受损有关,是神经病变的早期敏感指标。反射改变常见于多种周围神经病,如酒精性神经病或尿毒症性神经病。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损害程度和定位病变部位。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和烫伤,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修复,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可能有益。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监测症状变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度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去疤膏抹了有种刺痛感正常吗?

去疤膏使用后出现刺痛感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皮肤敏感或药物成分刺激有关。去疤膏通常含有硅酮、洋葱提取物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对受损皮肤产生轻微刺激。

多数情况下刺痛感属于暂时性反应,与皮肤修复过程中的敏感度增加有关。去疤膏中的有效成分通过促进角质层水合作用和胶原重组来改善疤痕,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短暂刺痛。使用初期1-3天可能出现轻微灼热感,随着皮肤适应会逐渐减轻。建议继续观察,保持疤痕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摩擦刺激。

少数情况下持续加重的刺痛可能提示过敏反应或皮肤屏障受损。若伴随红肿、瘙痒、皮疹或皮肤脱屑,应立即停用并清洗患处。疤痕部位存在未愈合伤口、湿疹或皮炎时使用去疤膏可能加重不适。对硅酮类敷料过敏者、瘢痕体质者或儿童使用时需特别注意皮肤反应。

使用去疤膏前应清洁并擦干皮肤,薄涂一层即可无须厚敷。避免在开放性伤口、感染性创面或急性皮炎期使用。选择产品时注意查看成分表,对水杨酸、维A酸等成分敏感者应谨慎。若刺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皮肤溃烂,需及时就诊皮肤科。疤痕修复期间需配合防晒,避免紫外线导致色素沉着。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