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传染他人,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共用注射器具传播。
1、血液传播接触被感染者血液或体液可能传播病毒,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
2、母婴传播携带者母亲分娩时可能传染给新生儿,孕期需进行阻断治疗降低风险。
3、性接触传播无防护性行为存在传播可能,建议采取安全措施并接种疫苗。
4、共用器具传播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注射器具可能导致传播,医疗操作需严格消毒。
日常接触如共餐、拥抱不会传播,建议携带者定期复查肝功能并避免高危行为。
乙肝慢性大三阳患者生存期因人而异,多数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存活,实际预后与病毒载量、肝功能状态、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
1、病毒控制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定期监测HBV-DNA载量,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
2、肝功能维护避免饮酒和肝损伤药物,每3-6个月检查转氨酶和胆红素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采用护肝治疗,必要时联合甘草酸制剂或双环醇等药物。
3、纤维化监测通过肝脏弹性检测或肝穿评估纤维化程度,中重度纤维化患者需加强抗纤维化治疗,警惕肝硬化风险。
4、并发症预防定期筛查肝癌标志物和超声,控制门脉高压相关出血风险,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等终末期表现需考虑肝移植评估。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饮食,接种甲肝疫苗等其它肝炎疫苗预防重叠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