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拔牙后出现白色软软的东西通常是血凝块表面形成的纤维蛋白膜或食物残渣,属于正常愈合过程中的现象。若伴随剧烈疼痛、异味或发热,则可能提示感染或干槽症。
拔牙创口愈合初期,血液会在牙槽窝内形成血凝块,这是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重要屏障。血凝块表面逐渐被纤维蛋白覆盖形成白色膜状物,质地柔软且无痛感,是组织修复的正常表现。口腔唾液中的矿物质沉积也可能使血凝块表面呈现灰白色。此时应避免用力漱口或触碰创面,保持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轻柔清洁口腔。进食选择温凉软食,用健侧咀嚼,防止血凝块脱落。
当白色物质伴有腐臭味、剧烈跳痛或放射痛时,需警惕干槽症或感染。干槽症多发生在术后3-5天,由于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创口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伴随局部肿胀和发热。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医生会进行创面清创,放置碘仿纱条,必要时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
术后应保持口腔卫生但避免过度清洁创面,24小时后可每2小时用氯己定含漱液轻轻含漱。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帮助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超过38℃,应立即复诊。正常愈合过程中白色膜状物会逐渐被新生组织替代,完全愈合需要1-2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