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粪石可能会影响排便。粪石是肠道内形成的坚硬粪块,通常由长期便秘、水分摄入不足或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导致,可能引起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
粪石形成后可能堵塞肠腔,导致粪便通过受阻。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肛门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因粪石刺激肠壁还会出现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长期存在的粪石可能引发直肠黏膜损伤,甚至导致肛裂或痔疮加重。对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粪石还可能诱发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少数情况下粪石可能自行软化排出,但多数需要医疗干预。医生可能采用灌肠软化粪块,或使用器械辅助取出。严重梗阻时可能需手术解除。预防粪石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石形成风险。
日常应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出现持续便秘或腹胀应及时就医。饮食中可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久坐不动。老年人和术后患者可定期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药物。若粪石已导致完全性肠梗阻,需立即进行医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