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电磁波治疗仪主要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等作用,常用于软组织损伤、慢性炎症及术后康复等场景。
1、消炎镇痛
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可抑制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缓解局部红肿热痛。对于关节炎、肌腱炎等无菌性炎症,能减轻关节僵硬和疼痛感。治疗时需避免直接照射眼球或孕妇腹部。
2、改善微循环
电磁波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氧供应,适用于糖尿病足、冻疮等末梢循环障碍。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麻木,能辅助改善神经根水肿。皮肤破损或出血部位禁用。
3、促进骨愈合
低频脉冲波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用于骨折延迟愈合或骨质疏松。配合石膏固定时,需保持20-30厘米照射距离。金属内固定患者需咨询医生后使用。
4、松解粘连
通过深部热效应软化纤维结缔组织,对术后瘢痕、肩周炎粘连有效。治疗肌肉劳损时建议配合适度拉伸,每日单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
5、神经调节
特定频段电磁波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辅助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癫痫患者及恶性肿瘤部位禁止使用该功能。
使用电磁波治疗仪前应清洁皮肤并去除金属饰品,急性扭伤需48小时后开始治疗。建议每日1-2次,单次15-20分钟,疗程间隔2小时以上。治疗期间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皮肤烫伤。配合适度康复训练可增强疗效,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