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中医治疗颈椎病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功能锻炼等方式。颈椎病多由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等因素引起,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调整筋骨平衡。
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风寒痹阻证常用葛根汤加减,气滞血瘀证可用身痛逐瘀汤,肝肾亏虚证多选独活寄生汤。中药成分如川芎、桂枝可扩张血管,丹参、红花能活血化瘀。需注意部分中药可能引起胃肠不适,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配伍。
常取风池、肩井、天柱等颈部穴位,配合远端取穴如合谷、后溪。电针可增强镇痛效果,温针灸适合寒湿型患者。针灸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内啡肽释放,每周治疗2-3次,感染期或晕针者慎用。
采用滚法、揉法松解颈部肌群,点按阿是穴缓解疼痛,旋提手法需专业医师操作。推拿可改善椎动脉供血,但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者禁用暴力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效果更佳。
走罐法沿膀胱经施术,留罐时间5-10分钟,出现紫暗痧痕提示淤血较重。刮痧使用牛角板蘸取介质油,从风府穴向下单向刮拭。这两种方法能祛除体表邪气,皮肤破损或凝血障碍者禁用。
推荐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米字操缓慢活动颈部,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游泳特别是蛙泳可增强颈背肌力,需避免突然转头动作。锻炼应循序渐进,急性发作期暂停。
中医治疗期间应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颈椎曲线的枕头,避免长时间低头。天冷时注意颈部保暖,可配合艾灸大椎穴。饮食宜温补肝肾,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若出现上肢麻木加重或行走不稳,应及时复查排除脊髓压迫。建议每周进行2-3次颈部热敷,水温不超过4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