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手足口病身体的哪些部位会疹子?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身体的哪些部位会疹子?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通常会在口腔黏膜、手部、足部、臀部及膝关节周围出现疹子。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疹子多为红色斑丘疹或疱疹,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1、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是手足口病最早出现疹子的部位之一,常见于舌面、颊黏膜、硬腭等处。初期表现为红色小斑点,随后发展为周围有红晕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可能导致患儿拒食或流涎。口腔疹子通常伴随明显疼痛,影响进食。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口腔情况,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2、手部

手部疹子多出现在手掌、手指及指间,呈散在或聚集分布的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直径2-4毫米,疱壁较厚,疱液清亮。疹子通常不痒或仅有轻微瘙痒,但可能因搔抓导致继发感染。家长需保持患儿手部清洁,修剪指甲,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

3、足部

足部疹子好发于足底、足背及足趾,形态与手部疹子相似,表现为红色基底上的小水疱或丘疹。部分患儿可能因足部疹子导致行走不适。家长需为患儿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摩擦刺激疹子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会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消退。若疹子破溃,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臀部

臀部疹子多见于肛周及会阴区域,可能因尿液或粪便刺激加重。疹子多为红色斑丘疹,严重时可融合成片。家长需加强患儿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轻柔擦干后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防止刺激加重。

5、膝关节周围

膝关节周围也是手足口病疹子的好发部位,疹子多分布在大腿后侧、腘窝等处,表现为散在红色丘疹或小水疱。此处疹子可能因衣物摩擦导致不适,家长应为患儿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剧烈运动。疹子通常不痒,若患儿搔抓明显,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症状。

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及疹子变化。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粥类,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保持居室通风,患儿衣物、玩具需定期消毒。若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多数患儿1-2周可痊愈,疹子消退后不留疤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手脚凉头身上烫是怎么回事

宝宝手脚凉头身上烫可能是由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温度过低、发热初期、血液循环不良、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调整室温、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监测体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体表血管收缩与扩张功能较弱,容易因外界温度变化出现手脚温度偏低的现象。家长需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避免穿盖过多衣物,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

2、环境温度过低

寒冷环境中四肢末梢血管会优先收缩以维持核心体温,导致手脚温度低于躯干。建议家长检查室内是否通风过度或空调温度过低,可为宝宝穿戴透气棉袜,但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热暖水袋等可能造成烫伤的设备。

3、发热初期

感染性疾病初期可能出现体温上升阶段四肢血管收缩的情况,此时测量腋温可能超过37.3摄氏度。家长可用温水擦拭宝宝颈侧、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进行物理降温,并每2小时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4、血液循环不良

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等疾病可能导致末梢循环供血不足。这类宝宝往往伴随口唇发绀、喂养困难等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指甲床颜色和皮肤弹性,及时完善血常规和心脏超声检查。

5、感染性疾病

幼儿急疹、流感、肺炎等感染可能引起发热伴四肢厥冷,通常伴随咳嗽、腹泻等具体症状。家长应记录发热热型及伴随症状,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如出现嗜睡、抽搐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血培养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建议家长保持宝宝每日饮水量达到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睡眠时室温不宜低于22摄氏度。若手脚冰凉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拒奶、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至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日常可适当进行被动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在发热期间过度包裹或使用酒精擦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