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手骨折后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性质可能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锐痛或触碰时刺痛,严重时可伴随麻木感或放射性疼痛。
骨折后疼痛主要源于骨骼断裂端对周围神经血管和软组织的损伤。骨折瞬间可能听到骨裂声并伴随突发剧痛,随后因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肿胀加重,疼痛范围扩大。骨折断端移位时会刺激骨膜神经末梢,产生尖锐刺痛感,尤其在尝试活动患肢时加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手指麻木或蚁走感,提示可能合并神经压迫。
特殊情况下,开放性骨折的疼痛可能相对较轻,因皮肤破损使组织压力得到释放,但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儿童青枝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疼痛和局部压痛,容易误诊为扭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在轻微外力后出现延迟性疼痛,初期易被忽视。若骨折累及腕关节面,可能产生慢性隐痛并影响关节功能。
建议立即停止患肢活动并用硬板固定,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冷敷。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类型,严重移位需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配合钙尔奇碳酸钙D3片补充骨骼修复所需营养。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