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产后恶露出现鱼腥味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需警惕子宫内膜炎或厌氧菌感染。恶露异味常见原因有会阴伤口感染、宫腔残留组织继发感染、阴道菌群失衡、产后免疫力下降、个人卫生不良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测,避免自行使用洗剂或抗生素。
1、会阴伤口感染
分娩时会阴撕裂或侧切伤口若护理不当,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污染。表现为恶露黏稠伴腐臭味,伤口红肿渗液。需每日用碘伏消毒液冲洗会阴,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严重者需清创处理。哺乳期用药需告知医生。
2、宫腔胎盘残留
胎盘胎膜残留物在宫腔滞留超过7天时,腐败分解会产生腥臭味恶露,常伴随阵发性腹痛。超声检查可确诊,轻者用益母草胶囊促进排出,残留面积大时需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术后预防性使用左氧氟沙星胶囊。
3、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加德纳菌过度繁殖导致菌群失调,恶露呈灰白色伴鱼腥味,外阴瘙痒明显。确诊需阴道分泌物检测,治疗选用克林霉素阴道栓或口服替硝唑片,用药期间禁止盆浴。哺乳期慎用甲硝唑类制剂。
4、子宫复旧不良
子宫收缩乏力使恶露排出不畅,淤积宫腔引发异味,触诊子宫质地偏软。可肌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收缩,配合新生化颗粒活血化瘀。需与B超联合排除胎盘植入等特殊情况。
5、个人卫生疏忽
产后使用不透气卫生巾、未及时更换护垫等,会使会阴部处于潮湿环境,加速细菌繁殖。建议每2小时更换产褥垫,如厕后使用妇炎洁洗液稀释冲洗,选择纯棉透气内衣。
产后6周内应每日监测恶露量及气味变化,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恶露异味持续3天以上时,必须到妇产科就诊。保持会阴干燥清洁,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42天内禁止性生活。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促进宫缩,但糖尿病产妇需控制糖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