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第五天黄疸15怎么办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第五天黄疸15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熊革
熊革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第五天黄疸值达到15,属于中度黄疸范围,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明确黄疸类型和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光疗、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同时,注意母乳喂养、监测黄疸变化,避免耽误治疗。
1、可能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不完全引起的。第五天黄疸值为15,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理性黄疸:大多数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无法及时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通常在2-3周后恢复。
母乳性黄疸:部分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因母乳中含有抑制胆红素代谢的物质而出现黄疸,但同时伴有良好的体重增长和健康状态。
病理性黄疸:如果胆红素值持续升高需警惕,如溶血性黄疸母婴血型不合、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胆道闭锁及其他肝胆系统疾病。
2、处理方法
及时处理黄疸至关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光疗:通过波长符合规范的蓝光分解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规手段,适用于中度和重度黄疸。光疗过程通常需要几天,期间需要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药物治疗:如不能获得理想的光疗效果,医生可能会选择药物,例如口服胆红素吸附剂或肝功能促进药,以帮助胆红素代谢。
换血治疗:对于病理性重度黄疸,如溶血性黄疸或胆红素危机值过高的情况,可考虑换血治疗,迅速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
3、日常护理注意
喂养管理:增加母乳或奶粉喂养的频率,帮助排便,有助于代谢和排泄胆红素。每天保障新生儿摄入足够的液体量,可有效减轻黄疸。
观察黄疸:家长需每天观察皮肤颜色,尤其是眼白、面部和四肢的黄疸扩展情况。如果发现黄疸加重,应立即就医。
避免脱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摄入不足容易脱水,可能引发黄疸加重,因此母亲需保证喂奶频率和婴儿饱足状态。
有部分新生儿因个体差异恢复较慢,但只要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大多数黄疸不会对宝宝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如发现宝宝精神萎靡、拒奶或黄疸迅速上升,请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鼻子呛奶怎么办

新生儿鼻子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奶姿势、拍嗝、控制奶速、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鼻子呛奶通常由喂奶姿势不当、奶速过快、吞咽不协调等原因引起。 1、姿势调整:喂奶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的奶嘴孔径,避免奶速过快。喂奶后保持宝宝直立15-20分钟,减少奶液反流。 2、拍嗝技巧:每次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呛奶风险。拍嗝时用手掌轻托宝宝下巴,另一只手以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持续1-2分钟。若宝宝未打嗝,可尝试变换姿势或轻抚背部。 3、控制奶速:选择适合新生儿月龄的奶嘴,避免奶速过快导致呛奶。奶瓶喂养时倾斜角度控制在30-45度,让奶液缓慢流入宝宝口中。母乳喂养时注意观察宝宝吞咽节奏,若吞咽过快可暂停喂奶,待宝宝调整后再继续。 4、观察症状:呛奶后密切观察宝宝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持续哭闹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将宝宝俯卧在家长前臂上,头部略低于身体,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呛入的奶液。若症状未缓解,需尽快就医。 5、及时就医:若宝宝频繁呛奶或伴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因素。医生可能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评估是否存在先天性喉部异常、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并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新生儿呛奶后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摇晃宝宝。日常护理中可适当增加宝宝腹部按摩,促进消化功能。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若宝宝呛奶后出现轻微咳嗽,可适当喂水帮助清理呼吸道。定期观察宝宝生长发育情况,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