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的正确护理方法

|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的正确护理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护理需注重保暖、喂养、皮肤清洁、睡眠管理及疾病观察五个核心环节。主要有保持适宜环境温度、按需母乳喂养、每日温水擦浴、规律睡眠习惯建立、异常体征及时识别等方法。

1、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维持室温24-26摄氏度,湿度50%-60%。穿衣应比成人多一层,使用纯棉襁褓包裹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热热水袋,监测颈背部温度判断冷暖。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配合戴帽保暖。

2、喂养

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每天8-12次。母乳不足时可选择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观察每日尿湿6-8片尿布、体重每周增长150-200克为喂养充足指标。避免过度喂养导致吐奶或腹胀。

3、皮肤护理

每日用37-40摄氏度温水擦洗脸部、颈部及皮肤皱褶处,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脐带残端用75%酒精每日消毒2次至自然脱落。选择无香料婴儿专用沐浴露,每周洗澡2-3次,浴后涂抹低敏润肤霜预防湿疹。

4、睡眠管理

采用仰卧位睡眠降低猝死风险,婴儿床避免放置毛绒玩具或松软寝具。建立昼夜节律,白天保持自然光线,夜间使用小夜灯。每次睡眠不超过3小时需唤醒喂养,全天总睡眠时长14-17小时为正常范围。

5、健康监测

每日记录体温、进食量及大小便性状。黄疸需观察眼白及皮肤黄染程度,持续超过两周需就医。警惕发热、抽搐、呼吸急促等急症表现。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新生儿护理期间家长应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均衡营养。避免亲吻婴儿面部或手部,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定期进行儿童保健门诊随访,记录生长发育曲线。出现拒奶、嗜睡、哭声微弱等异常表现时须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鼻子呛奶怎么办

新生儿鼻子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奶姿势、拍嗝、控制奶速、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鼻子呛奶通常由喂奶姿势不当、奶速过快、吞咽不协调等原因引起。 1、姿势调整:喂奶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的奶嘴孔径,避免奶速过快。喂奶后保持宝宝直立15-20分钟,减少奶液反流。 2、拍嗝技巧:每次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呛奶风险。拍嗝时用手掌轻托宝宝下巴,另一只手以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持续1-2分钟。若宝宝未打嗝,可尝试变换姿势或轻抚背部。 3、控制奶速:选择适合新生儿月龄的奶嘴,避免奶速过快导致呛奶。奶瓶喂养时倾斜角度控制在30-45度,让奶液缓慢流入宝宝口中。母乳喂养时注意观察宝宝吞咽节奏,若吞咽过快可暂停喂奶,待宝宝调整后再继续。 4、观察症状:呛奶后密切观察宝宝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持续哭闹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将宝宝俯卧在家长前臂上,头部略低于身体,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呛入的奶液。若症状未缓解,需尽快就医。 5、及时就医:若宝宝频繁呛奶或伴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因素。医生可能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评估是否存在先天性喉部异常、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并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新生儿呛奶后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摇晃宝宝。日常护理中可适当增加宝宝腹部按摩,促进消化功能。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食物。若宝宝呛奶后出现轻微咳嗽,可适当喂水帮助清理呼吸道。定期观察宝宝生长发育情况,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