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胃癌和肠癌排便的特点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癌和肠癌排便的特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戴海江
戴海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胃癌和肠癌患者的排便特点通常会出现异常,包括大便形状改变、颜色异常、规律紊乱及伴随其他症状等。一旦发现排便出现持续异常,需尽早就医,进行胃肠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大便形状的改变
胃癌和肠癌患者的排便特点可能会表现为大便变细或不成形,尤其对于肠癌患者,因肿瘤压迫肠道导致肠腔狭窄,可能排出铅笔状的大便。胃癌患者的粪便通常质地较软或呈泥状,特别是在胃的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
2、大便颜色变化
颜色异常是一大警示信号。胃癌患者可能会因胃出血而出现黑色柏油状粪便。而肠癌患者常有便血,导致大便中带有红色或暗红色血液,部分情况下还可能夹杂黏液。如果粪便变色与饮食无关,需警惕并就医检查。
3、排便规律紊乱
胃癌和肠癌还可能引发排便次数和时间的改变。例如,患者可能经历腹泻或便秘,这种排便习惯的波动往往与肿瘤对消化道功能的干扰有关。肠癌患者由于肠道功能障碍,也会表现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4、伴随其他症状
排便异常常伴有其他症状。例如胃癌患者容易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而肠癌患者可能还会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感等症状。这些都是癌症发展影响消化系统的重要信号。
由于胃癌和肠癌的排便异常与许多其它良性疾病存在共性,如果出现上述问题不应盲目猜测,而需尽快接受专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尽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与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脱垂大便会怎样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大便时可能出现肛门不适、排便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与肛门括约肌松弛、长期便秘或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直肠脱垂可能由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慢性便秘、分娩损伤、腹压增高、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加强盆底肌锻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 1、肛门不适:直肠脱垂患者在排便时可能感到肛门部位有明显的坠胀感或疼痛,尤其在脱垂严重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日常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不适,避免长时间蹲厕。 2、排便困难:脱垂的直肠可能压迫肛门,导致排便不畅或排便不尽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肛门出血:直肠脱垂可能导致肛门黏膜受损,排便时出现少量出血。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痔疮膏或栓剂,如马应龙痔疮膏,每日2次。 4、脱出物:排便时直肠壁可能部分或全部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可能需手动回纳。日常注意避免腹压增高,如减少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5、感染风险:脱垂的直肠黏膜暴露在外,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炎症。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每日1次。 日常护理中,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或用力排便。饮食上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和芹菜,同时进行适量的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建议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直肠固定术或肛门环缩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