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结肠癌

乙状结肠癌Ⅱ期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乙状结肠癌Ⅱ期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靖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乙状结肠癌Ⅱ期是一种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此阶段肿瘤已侵及肠壁的深层或穿透浆膜,但尚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的转移。主要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和个性化随访管理。
1引起乙状结肠癌Ⅱ期的主要原因:
① 遗传因素:乙状结肠癌有一定遗传倾向,特别是具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遗传性结肠息肉综合征或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患者更易患病。
② 环境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可能诱因。
③ 生理因素:年龄增长是乙状结肠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肥胖和慢性便秘也会对肠道产生持续性刺激,从而增加癌变风险。
④ 病理因素:慢性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是乙状结肠癌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肠道中的腺瘤性息肉、未及时控制的良性病变也可能恶化为Ⅱ期癌。
2乙状结肠癌Ⅱ期的治疗方法:
① 手术治疗:手术是乙状结肠癌Ⅱ期的首选治疗方式。主要以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为主,同时需要清扫附近平滑肌和淋巴结。
② 辅助化疗:某些高危Ⅱ期患者如肿瘤病理分化较差、手术切除不彻底者可能需要术后辅助化疗。例如以氟尿嘧啶5-FU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帮助抑制肿瘤复发。
③ 个性化管理: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肠镜、CEA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风险。
3饮食和生活改善的配合:
① 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和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比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控制红肉、腌制食品的摄入。
② 适当运动: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蠕动,还能预防术后便秘的问题。
乙状结肠癌Ⅱ期尽管属于局部晚期,但通过规范化治疗,预后总体较好。高危人群需要定期筛查结肠健康,保持良好习惯以降低风险;已诊断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随访,预后效果取决于早期发现与规范管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结肠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结肠癌术后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少刺激,以促进身体恢复。术后饮食应分阶段调整,初期以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1、术后初期:术后1-3天内,患者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清汤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不会对肠道造成负担,同时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少量营养。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2、过渡期饮食:术后4-7天,可逐渐尝试半流质食物,如稀粥、蒸蛋、豆腐脑等。这些食物含有更多营养,但仍需保持易消化的特点。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减轻肠道压力。 3、恢复期饮食:术后1-2周,可逐渐过渡到软食,如煮烂的面条、蒸鱼、蔬菜泥等。此时仍需避免油炸、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肠道造成刺激。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4、长期饮食调整:术后恢复期结束后,应继续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减少肠道负担。 5、特殊注意事项:术后患者应避免食用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定期监测体重和营养状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 结肠癌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分阶段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健康。术后恢复期可结合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定期复查,监测身体状况,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