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腹部不适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腹部不适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腹部不适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

进食过快、暴饮暴食或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腹部胀痛、隐痛。建议减少单次进食量,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1天或伴随呕吐,需就医排除急性胃肠炎。

2、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或作息紊乱可能引发肠道蠕动异常,表现为饭后饱胀、间歇性绞痛。可通过腹部顺时针按摩、饮用温姜茶缓解。症状反复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平衡。

3、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常见上腹灼痛、恶心等症状。确诊需进行胃镜检查,治疗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胃黏膜。

4、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敏感性增高时可能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排便后缓解。发病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可表现为腹泻型或便秘型。匹维溴铵片能缓解肠道痉挛,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有助于修复肠黏膜屏障。

5、胆囊炎

胆结石阻塞胆管时易引发右上腹剧痛,可能向右肩放射,常伴有发热、黄疸。急性发作需禁食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汁排泄。反复发作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日常应注意规律进食,每餐七分饱,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酒精。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睡眠时保持腹部保暖。若疼痛持续加重、出现黑便或体重下降,须及时进行胃肠镜或腹部超声检查。记录每日饮食与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脑炎做什么检查能排除

小儿脑炎需通过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脑电图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评估排除。脑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免疫因素引起,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1、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诊断核心,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蛋白和葡萄糖水平可区分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化脓性脑炎脑脊液呈浑浊状,白细胞显著升高;病毒性脑炎则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检查前需评估颅内压,避免脑疝风险,家长需配合医生安抚儿童情绪。

2、头颅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快速排查脑出血或占位病变,MRI对早期脑水肿、脑膜强化更敏感。弥散加权成像能发现超急性期缺血灶,增强扫描有助于识别疱疹病毒性脑炎特征性颞叶病变。检查前需移除金属物品,躁动患儿可能需镇静,家长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3、血液检查

血常规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病毒抗体检测如单纯疱疹病毒IgM有确诊价值。电解质检查可发现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血培养对败血症继发脑炎有参考意义。采血时家长需固定患儿肢体避免反复穿刺。

4、脑电图检查

异常慢波或癫痫样放电提示脑功能受损,爆发-抑制模式见于重症脑炎。动态脑电图监测可发现亚临床发作,定量脑电图有助于评估预后。检查时需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电极安装可能引起短暂不适,家长可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

5、病原学检查

脑脊液PCR技术能快速检测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DNA/RNA,二代测序对罕见病原体有优势。宏基因组检测可覆盖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血清学检查需对比急性期与恢复期抗体滴度。家长需配合提供患儿近期接触史和疫苗接种记录。

出现发热伴精神萎靡、呕吐或惊厥时,家长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恢复期需保证营养供给,选择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食物,逐步恢复活动量。定期随访评估认知和运动功能,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病原体引起的脑炎,接触患者后需加强手卫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